作者 | 陆茗
【资料图】
“我老公确定二阳了,症状比第一次轻。我可能被他传染了,我是首阳。两个孩子在发烧,目前在家没去上学。”
4月19日,一位坐标重庆的网友晒出两份呈阳性的抗原检测结果。
不只是她,近来,社交媒体上出现了一批二次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。
掐指一算,距离去年12月的第一波感染高峰,已近5个月。
第一波感染形成的免疫屏障衰退了吗?二阳,要开始了吗?
其实,即便是科学,也很难预测病毒的传播和变异的趋势。科学家和公卫人士能做的是,对易发生的、现阶段状况密切监测,研究规律、及时预警,为公众做好防护、药物储备争取时机。
01
统计数据里看规模
关注二阳之前,不要忽略一个重要的前提——过去5个月里,新冠病毒并没有消失。
在这个基础上,近期新的感染者规模有多大?统计数据可以作为观察趋势的参考。
和世卫组织保持一致,中国疾控中心按周更新了疫情数据。
观察过去一个月(4周)的新冠阳性报告数字,我们从3月30日到4月20日排列:
核酸检测报告的阳性病例数字是:2967例,2119例,2036例,2661例。
抗原检测报告的病例数字是:2.8万,1.9万,2.0万,1.6万。
结合疾控中心给出的更长期的检测阳性数的图示,总体趋于下降,全国范围内,尚未出现明显的增长高峰。
从抗原阳性报告数来看,近期并未出现明显峰值/来源:中国疾控中心4月22日公布的全国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情况
当然,诚如世卫组织所言,检测率下降可能低估了实际感染规模。这和公众的检测意愿有一定关系。
但考虑到这个指标难以统计,暂时假定,春节过后的3个月来,公众检测意愿没有明显下降,它对趋势的干扰比较小。
在此基础上,一个更具体的参考指标,是城市发热门诊、农村发热诊室的就诊情况——感染者可能不做检测和报告,但门诊就医人数,更贴近实际情况。
从4月22日,疾控中心更新的数据来看:3月,发热门诊(诊室)的就诊人数波动增加,但不及去年12月高峰期的六分之一,到了4月份,又呈现下降趋势。
去年12月以来,全国发热门诊(诊室)就诊人数总体下降,3月有小幅波动上升/来源:中国疾控中心4月22日公布的全国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情况
就诊人数增加的原因,哨点医院(注:流感监测体系中的一环,全国有824家哨点医院)的检测提供了一种解释。
从“流感病毒阳性率”和“新冠病毒阳性率”的变化趋势看,从2月中旬开始,新冠阳性率下降至低点,流感病毒阳性率随后增加,3月份达到高位。
期间,集中在3月份的甲流,给发热门诊(诊室)带去了一批就诊患者。
2月中旬前后,新冠阳性和流感病毒阳性有一个交替现象/来源:中国疾控中心4月22日公布的全国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情况
无论新冠还是甲流,保护脆弱人群、预防重症都是关键。
目前,针对新冠,住院病人、在院重症患者、在院感染死亡自2月以来,已降至极低水平。
4月20日更新的统计数字,在院的重症患者下降至10例(其中新冠病毒感染重症2例、基础性疾病重症合并新冠病毒感染8例),在院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为0。
当然了,统计数据有其局限,它反映的是过去。
今后的应变,仍然需要对免疫屏障、病毒变异情况做持续监测和预警。
02
发现大角星,但尚未形成传播优势
对于新冠病毒,变异毒株值得关注,因其可能产生更强的传播力或致病性,破坏免疫屏障。
对比4月15日公布的往期数据,最新的4月14日至4月20日,中国疾控中心新监测到12种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。
其中一种毒株是XBB.1.16,这是新冠病毒奥密克戎重组毒株的一种,属于XBB家族,民间取名“大角星(Arcturus)”。它是目前全球正在流行的600多种变异株之一。
今年1月,XBB.1.16首次被发现,截至4月18日,全球发现3647例。目前在印度(63.4%)、美国(10.9%)、新加坡(6.9%)等国家或地区流行。
它比父代XBB.1更容易传播,免疫逃逸能力与XBB.1.5相当。基于这一传播优势,XBB.1.16也是目前世卫组织重点关注的毒株类型之一。
XBB.1.16也是目前世卫组织重点关注的毒株类型之一/《流行病:如何预防流感大爆发》剧照
4月21日,中国疾控中心发文表示,由于亚洲部分国家流行XBB.1.16,我国近期输入病例中XBB.1.16的占比增加。但我国本土病例中,XBB.1.16仍维持极低水平,未形成传播优势。
截至4月20日,全国报送的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,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,主要流行株为BA.5.2及其亚分支(构成比66.2%)和BF.7及其亚分支(构成比29.8%)。
世卫组织官员也表示,发现XBB.1.16的3个月来,暂时没有迹象表明,它的严重程度已经进一步增加,但有待持续监测。
从目前已有规模来看,尚不足以认为,二次感染高峰已经出现。但需保持警惕,有备无患。
03
二阳了,该怎么办?
研究人员很早就在研究新冠二次感染的机制。
4月20日,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、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,在“感染免疫高峰论坛”上作了题为《新型冠状病毒二次感染》的演讲。
回顾直播,张文宏解释,二次感染主要分两类情况:
一类是,在病毒不发生变异的情况下,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人,在大约6个月后,由于免疫力衰退而再次感染,由此造成的感染影响相对较弱。
二是新冠病毒发生变异,第二波病毒有效突破了前一波感染建立的免疫屏障,易造成较大规模的二次感染。
此外,还有一种更复杂的情形,是二者叠加出现。
也就是说,通过感染新冠或接种疫苗获得的抗体,随时间推移而衰减到偏低的水平。如果此时病毒又正好出现变异,免疫屏障会进一步被削弱,又或者被提前突破。
当病毒出现变异,往往伴随着更大规模的感染/截图自:张文宏演讲直播
不过,张文宏补充解释,免疫屏障衰减或突破,感染不可避免,但这并不意味着,免疫屏障完全失效。他参与的一项临床研究得出结论,衰减的抗体仍然可以减弱重症,其保护率可以达到一年以上。
二次感染高峰并不稀奇。此前,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出现过,包括中国台湾、日本、新加坡、美国、英国等等。
张文宏援引丹麦一项研究,相比此前的原始毒株、德尔塔毒株,如今占据主流的奥密克戎,更容易形成二次感染。
过往数据显示,不同国家或地区,二次感染的人数峰值,有高有低。
不同国家,几次感染的峰值高低不同。以日本为例,第一波控制得好,峰值低,第二波就出现高峰值;新加坡则是第一波为高峰,后续峰值较低/截图自:张文宏演讲直播
比如,台湾地区、新加坡是第一波峰值最高,之后峰值递减;日本是第二波、第三波的峰值高于第一波峰值。
张文宏认为,几次感染峰值之间会出现一定的波形,这是它反映出来的特点,也形成一定的规律:
如果第一波感染人数的峰值很高,第二波往往会偏低;反之如果第一波控制得好,峰值低,第二波就可能会出现高峰值。
他借用美国传染病专家福奇的观点说:“新冠病毒会找到每一个人。”
尤其,在第一波疫情中未感染的人,可能在第二波疫情中被病毒找到。
为应对可能的二次感染,张文宏建议,6个月后再次接种疫苗,可以提升抗体水平,降低感染风险。尤其是老年人或有基础疾病的人。
2023年1月16日,银川市,金凤区阅海万家社区卫生服务站,工作人员在为民众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做准备/中新社记者 于晶 摄
他也建议储备抗病毒的小分子药物,在社区内建立48小时内给药、给抗原、及早治疗的模式。
“能够生存下来的物种并不是那些最壮的,也不是那些最聪明的,而是那些对变化作出快速反应的。”演讲最后,张文宏用达尔文的话总结。
“对于下一步的感染,我们如果要做得更好,应该是不断地监测、预警、(做好)药物储备,对任何变异株的到来,做出快速反应。一定要保证,对于第二波疫情的处理,我们要跑到病毒前面。”
04
新冠没有消失,但我们积累了经验
“新冠病毒从大流行转变为局部流行了吗,是否有这方面的预测?”
4月18日,世卫组织突发事件规划执行主任麦克·瑞恩对这个问题做了回应。
他提醒,当我们讨论“新冠是否成为局部流行病”的想法时,必须非常小心。
“我们期望新冠病毒过渡到低发病率的阶段,但现在,这是一种新病毒,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它。”麦克·瑞恩说,“我们没有关闭大流行开关,我们仍未达到可预测疾病模式的地步。”
病毒无法轻易控制/《流行病:如何预防流感大爆发》剧照
即便对于疫苗接种水平高、发病率低、卫生系统强大的国家,新冠疫情在该国范围内不再是紧急情况,但在另外一些国家,仍然存在重大挑战。
是的,新冠病毒不会消失,病毒扩散也没有国界。
随着出入境恢复常态,新冠病毒的全球流行状况,也将更直接地影响每一个国家。
4月20日,世卫组织也更新了新冠病毒每周流行病学数据。
即便全球范围内,过去四周,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继续减少。但与总体趋势相反,在东南亚、地中海东部地区多国,报告病例和死亡⼈数,继续⼤幅增加。
在世卫组织监测变体 (VUM) 列表中,XBB*和 XBB.1.9.1*(*指代其后代谱系)呈上升趋势。
橙色表示,该毒株处于上升趋势;绿色表示,该毒株处于下降趋势/图源:世卫组织4月20日每周流行报告
同时,世卫组织密切追踪两个新变体:XBB.1.5 和XBB.1.16。
其中,全球报告的XBB.1.5基因序列,占比增加到50.8%,仍然进一步扩散的风险;而刚刚进入VUM列表的XBB.1.16,也从一个月前的不到0.5%增加到4.2%,显示出它的传播优势和免疫逃逸能力。
发现XBB.1.16,只是3个月前的事,它是否会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得更广或增加致病率,有待检测观察。
“病毒变异,很难预测。我们不是一直在处理同一件事。病毒将继续进化,继续测试我们的免疫系统并试图逃避,所以我们必须保持警惕。”麦克·瑞恩说。
新冠病毒没有消失,所幸,研究者对它的了解比过去更多,我们也多了一点底气。
毕竟,经历了去年12月的感染高峰,关于如何防护、用药、检测、接种疫苗,我们积累了经验,不再一无所知。
文中配图部分来源于视觉中国,部分来源于网络
编辑 | 向由
排版 | 菲菲
关注南风窗,查看更多精彩内容
关键词: